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时间:2024-06-22 22:37:39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本文共2640字]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科目

化学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课时

第一课时 

作者

董林峰 

单位

南雄市第二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题主要介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关于二氧化碳,教材首先通过实验分别介绍二氧化碳的密度、不支持燃烧、溶解性。然后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介绍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石灰石的反应是本课题的教学难点。

2、本课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讲授,二氧化碳与第二单元的氧气是九年级化学必须掌握的重要气体。第六单元在整个初中化学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碳的化合物中最熟悉的就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这一节是本单元的重点与核心,教材首先安排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学习,由此来带动其他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1、二氧化碳是学生继氧气之后要学习的又一重要气体。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未必有科学的了解和认识。由于学生在学习氧气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预习来掌握。然而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科学探究意识较缺乏,看问题多停留于表面,缺乏深思的习惯。

2、学生易错点分析:对二氧化碳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的原因认识易出现错误,当看到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他们就会得出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错误结论。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一部分溶解,另一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介绍石蕊试剂

分组探究实验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原理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

 引入:同学们在前面已经陆续的接触、学习过二氧化碳这种物质,你能归纳出它的性质么?

投影并归纳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讲解: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你们知道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中,哪些是已经做过实验亲自验证并非常确定的,哪些只是由

别人告诉你的?

演示实验:

实验1.用二氧化碳倾倒阶梯上的蜡烛

实验2.在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倒入少量水

实验前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猜想;实验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提问: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的设计意图,你们还能设计一些其他的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可溶于水么?

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后再投影出一些提示

让学生讲述自己小组的实验设计,并引导其他学生去评价这些设计。

讲解:今天老师还补充一个二氧化碳的性质就是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但它们的生成物到底是什么,由你们去进行实验探究。

投影并讲解:石蕊是一种植物的色素,能在酸性、中性及碱性环境下显现出三种不同的颜色

讲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方程式。以及碳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投影:根据本课的有关知识点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习题来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布置作业:家庭小实验:用家里的一些物品制造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并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实施,把实验的结果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学生思考、回答: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学生抄写、记忆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是在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时从老师口中获知。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回答:

实验1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实验2说明二氧化碳可溶解于水。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进行实验设计。

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和准备如何实施,并对实验现象进行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把浸过石蕊试液的4朵小花分别进行实验对比:(1)喷醋酸(2)喷水(3)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4)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5)把(4)中的小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

分析有关实验现象并获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该酸性物质不稳定,受热很容易分解。

学生抄写、记忆

学生思考、讨论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避免了重复与罗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重点更为突出。

 

对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强调。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要“人云亦云”,要敢于创新。

这两个实验要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较多,耗时较长且实验的成功率较低,所以宜由老师演示能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通过小组的合作,互相启迪、互相补充、并完善自己的设计。

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评价和改进实验设计;通过赞美学生的设计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学会根据实析、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使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懂得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他们就会有更多的心得和体会,对化学的学习也就更有兴趣。

六、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 无色无气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可溶于水

二、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

2、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紫色石蕊溶液遇到酸性溶液会变红色

3、 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

七、教学活动评价设计

一、分组实验评价(采用组间相互评价;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组员合作情况操作规范情况现象及分析情况 二、学习参与度评价(采用教师评价;主要以鼓励为主) 三、课堂练习评价(采用小组内同学相互评价;分A、B、C三个等级)

八、教学反思

1、本节课主要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采取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实验的内容比较多,使学生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多数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探究实验,积极参与问题讨论,课堂气氛很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内容不是太难,通过学生实验、交流、讨论,学生对本节的知识掌握得较好。

2、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但分组实验的组数太少,全班共分成六个组,每组八至十人,每个组的人数偏多,实验过程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机会动手。在今后的教学中,课前准备应更充分,分组实验尽量控制在每组四至五人左右,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本文共264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