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学生,以德育人
柘城县第二实验小学刘荣娟
德育需要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感情与感情的共鸣。只有诉诸于情感,从内心深处生发的道德情感才会有生命力。学生的不良品德是在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下,经过长期的错误认识、体验、实践形成的。无论是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习惯,还是同周围人的社会关系,都处在不正常状态。对品德不良学生的教育,只有把“爱”撒在这些学生心间,根据他们的心里特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育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那如何用爱架起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提刘德育实效,我浅谈两点:
一、贴进学生,了解学生是爱的前提。
对于正处在生长发展特别阶段的儿童来说,由于人生阅历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较肤浅的层面,头脑中更多的是感性的、直观的、形象化的东西。针对学生这样的特点,首先要贴近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最需要什么?有什么烦恼,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种种困惑。记得自己小的时候,总觉得老师离自己很远,永远也不可能知道自己心里在想什么。我常常对自己说,要是我当了老师决不这样。刚成为老师,我就觉得事与愿违。虽然我很想成为学生的朋友,可又担心自己的权威会因为这而受损,常常板着脸对学生。以致于偶尔笑一次,调皮的学生居然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向全班宣布:刘老师笑了!刘老师笑了!面对现状,我进行反思,并逐渐改正,努力使自己贴近学生。课间我常常和学生做游戏,找机会与他们谈话。在实际工作中,我确实感到贴近学生心灵,学生们跟我很亲近,了解他们的想法与需要,使我的教育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我带的是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学生大了,见的多想的也多,不可避免的也出现了早恋现象。早恋问题,确实是件使教师们棘手的事情,但我想也不必大为恐慌,一味地指责批评。我找她们单独进行谈话,首先给予尊重关心,理解信任,以平等的态度,以朋友与“参谋”的身份去接近她们、帮助她们,让她们晓之利害,喻以事理。通过努力,使几位早恋的学生能有所克制,能安心读书。学生不但没有疏远我,反而越亲近我了。
我班有这样一位女生,不论是高年级的男生,还是同年级的男生,都对她有好感。有的给她写信、有的给她送礼物、有的甚至于带她出去吃饭、喝酒。学习成绩直线下滑,我感到震惊。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我查其原因,才了解到事情的真相。虽然学生大了,可能会出现早恋问题。但我没有想到会发展到如此地步。我该怎么办?是劈头盖脸一顿狂训,还是耐心的做思想工作。我选择了后者。我把她叫到我办公室,并不是直截了当的去问她,而是就像聊天一样,从中慢慢的告诉她这样的种种不利于她成长发展的事情,如果有什么不好对我当面说的,我还给了她我的手机号,这样她有什么想说的可以通过聊天的方式。通过一段时间的耐心开导,她转变了,变得能克制住自己了,也能安心学习了。其实教师要顺利的完成教学过程,收到良好的效果,离不开师生的相互理解,也只有这样,才会有师生感情的交流、融洽、信赖和支持。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理解的爱,他们封闭的心灵才会为你打开。
二、师爱是公平的,让爱心抚慰每个学生的心灵。
一般来说,教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会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对他们的教育方法自然是和风细雨式的,态度也是宽容的,但对哪些屡教不改的后进生来说,却难以得到教师川流不息的爱,所以很自然的对问题学生,在三番四次的苦口婆心的教育下仍得不到丝毫效果,而他们又继续犯错时,教师便错误地认为他们所付出的精力和爱心是白费的,因而对学生的态度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随之变为暴风骤雨式的,要求是苛刻而不切实际的,这就导致了学生不良品德的养成。最终这些学生的抵触情绪便会越来越强烈。如果这些问题学生在家里得不到父母充分的爱,在学校又得不到老师热情的关怀,他们就会转向社会寻求感情的寄托和满足,由于学生年纪小,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坏人引诱利用,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对于这些学生,不应走入严师出刘徒的误区,应以爱为先,去包容感化他们,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在我班有这样一位学生。其他活动,劳动都很积极,就不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苦口婆心的教育,对他无动于衷。但在学校的运动会上,他参加铅球比赛,他顽强拼搏,最终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运动会结束后,我在班里表扬了他,鼓励其他同学学习他顽强拼搏的精神。趁此机会征求他意见,是否能担任班上体育委员,他表示同意。从此他有了展示自己长处的机会。一种责任感约束他,鞭策他不断前进,从而得出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做到“择其善者而取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热爱学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主观需要,品德不良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也有求得别人爱他的基本需要。在学生当中,先进与后进不是绝对的,只有对后进生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给以真诚的爱,便能拨动他们内心深处的琴弦,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使后进变为先进,才能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才会让学生不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把老师的严格要求当成是虐待,我们的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从真正的爱生之情出发,教育才是有效的,教师不仅要爱金凤凰,更要爱丑小鸭,一个学生,就象一粒种子,只有用爱心的阳光去灌溉,他们才会有发芽、开花、结果的可能,所以,为了祖国未来新一代的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教师必须用爱架起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让“爱”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